开创煤经合成气制烯烃新捷径,这位女科学家讲(2)

来源:煤炭经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29日 04:04: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正优化催化剂,初步建成合成气直接转化新技术平台 “催化剂从实验室的几百毫克放大到吨级,并完成了千吨级工业性试验,可以说这速度是非常快的。

正优化催化剂,初步建成合成气直接转化新技术平台

“催化剂从实验室的几百毫克放大到吨级,并完成了千吨级工业性试验,可以说这速度是非常快的。”潘秀莲说,这得益于基础与应用研究团队强强联合,与企业产研融合、协同攻关的合作模式。

“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科技双碳'服务经济主战场榆林段活动”近日举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潘秀莲讲述了这段“十年磨一剑”的科研过程和最新进展。

合成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可由煤、天然气或生物质气化得到。“费托合成”过程是以合成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和适当条件下合成液态的烃或碳氢化合物的工艺过程,曾被奉为煤化工领域的“圣经”。曾经,要想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其他化学品,费托反应是不二选择。这一反应从原理上涉及一个水循环:由于煤气化得到的合成气中氢气浓度较低,要用水与一氧化碳反应去制取更多氢气,同时会产生废水。最主要的是,经典费托合成中低碳烃(含二个到四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的选择性最高仅为58%。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科研人员开创了一条新路径。这项“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 OXZEO?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于2016年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并作为重要成果之一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最初我们过来看的时候,这里是一片空地,但企业非常支持,千吨级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工业试验装置很快拔地而起。”潘秀莲说。经过多方协力攻坚,2019年9月,单反应器一次投料成功。2020年9月完成全流程工业试验,性能指标超过了设计水平,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选择性达77.9%,验证了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从实验室发表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到完成千吨级全流程工业试验仅用了四年时间。

文章来源:《煤炭经济研究》 网址: http://www.mtjjyj.cn/zonghexinwen/2022/0729/917.html



上一篇:国家能源局:加强煤炭产量调度,协调解决增产
下一篇:信达证券:看好“稳增长”背景中下半年煤炭需

煤炭经济研究投稿 | 煤炭经济研究编辑部| 煤炭经济研究版面费 | 煤炭经济研究论文发表 | 煤炭经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煤炭经济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